-
UID:36110
-
- 注册时间2014-02-07
- 最后登录2020-12-15
- 在线时间52小时
-
- 发帖36
- 搜Ta的帖子
- 精华0
- 铜币72
- 威望10
- 贡献值0
- 银元0
- 好评度0
-
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
|
六, 词文作品 覃远琎长得温文尔雅,风度翩翩,他学识渊博,文章练达,诗词皆精,简洁明了,独成一格。其毕生好学,闲时常习作,著有《程墨文》、《程墨诗》各一卷,《杂文》一册,另有《小嬴州七律百首》,还有四言体《祖墓碑铭诗》,有时行军打仗也不忘吟一两诗首。 咸丰六年,覃远琎任陆川县知县。咸丰八年五月,大成军范亚音乘博白起义军攻打博白县城、邹德润赶回救援之机,集结容县、桂平起义 军数万,绕过塘寮直指郁林州城,攻破名山寨,邹德润急回,调四里团练会郁、博、陆团练 阻击。覃远琎率陆川练勇前往支援,经过激战,收复了塘岸墟,看到原来富饶的塘岸墟已变一座空城,回想到陆川任职两年来的工作,深为没能保护百姓而自责,体会到百姓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中的艰难生活。即兴吟诗一首,诗中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之心情。 《收复塘岸》(外一首) 十里奇峰怪古顽,负隅豹虎势连环。 两年瀚海时营垒,一夜昆仑已夺关。 始信天心刚悔祸,漫矜人力说平蛮。 元凶未剪巢空毁,辜负民财稼墙艰。 覃远琎喜好山水,闲暇之余亦游山玩水,兴致来时便会即兴赋诗作词,下有《游将军寨 》一首,乃进剿土匪平乱时进驻陆川县珊罗堡田龙村的将军寨 ,看到将军寨山光水色,美景迷人而作,也是一首军旅作品: 《游将军寨 》 石劳嶙峋障眼多,石头城因起么魔。 四周拨地岩阴险,一柱擎天塔影峨。 池水已枯鱼入釜 ,林巢未毁雀离罗。 烽烟乍息燃灰在,愁听屯营唱凯歌。 覃远琎乃进士出身,作为一个地方命官,为官一任造福一方,他对教育成极为重视,当时玉林五属各县皆有宾兴馆书院,唯独陆川没有,他极力倡议建设宾兴馆书院,带头捐款,动员富绅们捐款捐物,于咸丰十年开始建造陆川县宾兴馆,咸丰十一年终于建成了三进五间的大书院。覃远琎受陆川县乡绅之托,欣然命笔,为宾兴馆写了题记: 《鼎建陆川县宾兴馆记》:粤西山水,奇秀甲天下,泛湘流入漓江,经千曲百折至榕城,则诸峰矗立耸出天半。恍然曰:灵气所锺,代产伟人,宜鼎元之接踵而兴也!及捧檄宰陆川,见山环水复,仿佛似之知,必有负才积学乘时而起者,惟造就之,法仍存乎其人耳。下车后,适值陵城之变,内防外剿,鲜半日睱既闲。六载于茲矣!虽在军旅,敢忘俎豆?每值戌马倥偬,集生童勤考课,有进而言者曰:陆边境也,距京师者千余里。诸生幸掇一芹,未尝不思登桂苑瞻木天?然跋涉维艰,措资匪易,能无望洋兴叹乎?今欲合众力,襄义举,于庠序之中,寓陶成之用。将寒畯皆可奋跡而膺鹗蔫?跻鹏博直指顾间耳。盖宾兴之议眆乎,此郁林五属,皆置宾兴,独陆川缺如。道光乙巳年间,宰是邑者,为黔阳黄斗南观察,长白恩锡三太守,先后建议,谋所以举行之。乃甫经规画,仍复扞格中止甚矣。经始之难也,自是而后,四郊多垒鼓箧横经之士,半多荷戈敌忾之英,公候干城,公候好仇。有古遗风焉。顾风俗之端,由于士习,士习之厚,蔚为贤才。易曰:利用宾于王,记曰:明七教以兴民德,周官曰: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。古先王化民成俗,其不惮作育之,殷者岂不以士为四民之首,一经培植便成国器乎?余惧多士之困于艰窘也。爱分鹤俸,首先倡捐,诸绅相与有成,集费至三万余緡。择县城东北隅建宾兴馆,并按十八堡置卖粮田,每年约收田租一千三百余石,举殷实绅士分司其事。凡乡会试水脚之需,岁科考修贽之费皆取,诸此是役也。经始于庚申之吉,长至日阅,次年辛酉十一月即已落成,栋梁焕采,仓禀充盈。郡人士欣色相告,佥谓嘉惠,士林煌煌乎钜典也!是年两科并举,诸生联袂观光倍于曩。昔登文武贤书者五人,历次科竟至八人之多。乙丑春闱,续报泥金为从前仅有之事,猗欤盛哉。因思桃李之姿,经培养而益胜其茂。璠玙之质,勤拂拭而倍发其光。天下事创始较难而收效较速,断未有为其事而无其功,类如斯也!迩年来余氛不靖,治军未遑。司民牧者,每以集团筹饷为急,故以文士而立军功者,所在多有励学者也。陆川地界,南徼风气素劲,诸绅锐意敦文教,谆谆以宾兴为亟诚,为知先务者矣!明时阳明先生统军征蛮,所至敬教劝学,专以诗书之气化强悍之风,至今思慕不衰,立祠祀之。颜曰:文成公讲学处。琎 不才,不敢希从,曩哲窃附斯义,愿陆人士遵守勿失。他日人文鹊起,甲第蝉联,处则为硕学,出则为名臣。如油太守、杨观察、黎孝子、庞嘉鱼诸乡先生,忠孝节义,得入名宦乡贤,馨香俎豆,与东山瀑布千秋长流!此则琎之所私衷祈祷也者,翘首南天,企余望之是为记。 咸丰末年,大成军其势猛烈,四出劫掠,各地乡绅纷纷组建团练自保,与前来抢掠的艇匪抗衡。时平南县大安墟被艇匪围困,乡民与艇匪苦战良久,被艇匪收买内奸,里应外合攻破墟围,残杀二千多人。覃远琎于同治元年调任浔州知府,知悉平南乡民抗击艇匪事迹,为纪念乡民,于同治三年倡建忠勇祠,并题写了《创建大安墟忠勇祠记》一文,对战事作了描述,表彰乡民功绩(因篇幅过长,略)。 覃远琎在浔州任职期间,写有《浔江留别诗十首》,诗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爱民情怀,以及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官吏,被逼上战场打仗的无奈,对因烽烟四起,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受苦受难的百姓表示深深的同情。时河南萦阳人孙钦昂任广西学政(后升任泉州水巡兵备道)与覃远琎同为进士出身(迟两榜),他们趣味相投,志同道合。孙钦昂虽比覃远琎年轻,但两人莫逆相交,引为挚友。孙学政曾写有一首《妙虚楼与覃玉次太守讌集》与覃远琎唱和。 《浔江留别十首》选六 数载驰驱共一城,无端邕管促长征; 河山此后成疏逖,风雨从今溯晦明。 十里长亭牵别绪,两江愁浪挟离声; 临歧转觉愁肠结,旧治疮痍未尽平。 小丑年年费战攻,脂膏偏竭勉从戎; 卖刀早自渐龚守,解组翻思借寇公。 恋栈有人嗤老马,代庖无计息哀鸿; 西望邕管烽烟急,一念萦回两念中。 功名于我本浮云,底事拼将笔砚焚; 廿载崇文偏黩武,一官学吏又从军。 愧无大力通民瘼,剩有余生况敌氛; 到处驱车过九折,何时揽辔返乡枌。 屏谢驺纵免俗喧,乡村日接笑言温; 流亡待集鸿飞渚,丑类难容虱处裈。 民习近官情不隔,吏勤巡俗乐犹存; 试看使节迢迢过,白叟黄童各置樽。 祖饯沿途唱谓城,浊醪处处带愁倾; 山川识我频来往,草木亲人解送迎。 曾是昔年征伐地,转牵今日别离情; 何堪四野销兵刼,目断荒凉旅梦惊。 劳劳宦味等蜉蝣,踪迹浑如不系舟; 十亩敢同桑者泄,一官常抱杞人忧。 蛮犬到处争狐鼠,海国何心契鹭鸥; 他日浔阳重觌面,凯歌声内乐夷犹。 覃远琎闲赋在家,喜好游山玩水,某日走访湖北故旧,来到了五峰县香东村,特意参拜了张彤砫土司墓。张彤砫(柱)是五峰深溪、石宝长官司最后一个土司,于雍正十三年(1735年)主动带头缴印,首倡改土归流有功,朝廷特授千总奉薪。覃远琎由此感怀,写了一首《登五峰谒张土司墓》: 累累故冢路迢迢,华表支撑刺碧霄。 百忍堂中茅土远,五峰山畔棘门遥。 衣冠缵组由前代,疆域连王纳盛朝。 纱帽岭头凭吊古,边尘靖处霸业消。 覃远琎曾驻守边疆,接触到国外新生事物,特别是通过与法国人的接触 ,对资本主义当时先进的技术有所了解,由于当时朝庭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,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帝国列强,而落后就要挨打。对于当时的国家危机,覃远琎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情怀,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“中国向何处去”的问题,这就是他在《散步》之二中所言: 天风徐绕下蓬壶,泛宅浮家兴不孤。 避地漫寻方土药,嫉时好乘圣人桴。 万重烟光围瑶岛,四壁楼台入镜湖。 欲障百川回既倒,世间容得此狂奴? 覃远琎丁忧三年期满后,按例应当重新起用,然而此时我国被西方列强环饲,内阁重臣主和,朝庭不想和西方列强产生冲突。且当时广西的兵权掌握在提督冯子材手里,自然不会起用素有缝隙的湘系将领。远琎只得赋闲故里,壮志未酬,心中自有种失落感。他写了一首《晚眺》,既是写景,更是自勉请缨: 繁华丛里压天工,中有仙舟曲径通。 飞阁凌霄投倦乌,小桥跨间卧残阳。 霜寒不碍三秋菊,露冷偏宜四季松。 最爱蓬州清绝甚,楼台连水水连空。 光绪十七年(1891)正月,覃远琎病逝,享年七十岁。《清实录光绪朝实录》卷之二百九十五:○乙酉。以战功卓著。予故广西补用道覃远琎照军营立功后病故例议恤摺包 。 七 结 语 覃远琎以进士出身入仕从政,恰逢乱世,身为文官却不得不带兵平乱,历经大小战事无数,从无败绩,可谓常胜将军。他与抗法名将冯子材并臂作战,一左一右,一前一后,并驾齐驱,互相配合,取得了抗法胜利。冯子材事迹写入了教科书,名扬天下,千古流传。而他却默默无闻,甘当无名英雄。主要是他沉稳低调,不愿出风头。 覃远琎殚精竭虑为朝庭冲锋陷阵,忠于职守,朝庭亦时常嘉奖,但他为政清廉,身无长物,无钱走动,且他自命清高,从不吹拍奉迎,虽然战功赫赫,却一直不得升迁。他时运不济,命途多舛,屡遭挫折,先是他的一个属下哨长刺杀守将,卷款潜逃,他负领导责任,被拨去顶带花翎。后又被提督冯子材弹劾在攻打归顺州时用钱收买土匪,《清实录光绪朝实录》卷之二百四十五。再有就是丁忧在家时与当地的痒生龚万玖合伙做生意发生纠纷,于光绪十三年被人告了御状,《清实录光绪朝实录》卷之一百五十二 。 据湖南常德市名人介绍称:覃远琎为官清廉,索性俭朴,宁静淡泊,竹舆布袍,安之若素。其一生重视家乡教育,体察民情,奏请增设湖南乡试名额,广济人才。解囊捐修文庙、义塾,昌大文化。历任地方官,每到一处皆倡建书院,兴文教,重民生,体察民意。在历史留下了浓重一笔,算得上一个清官,好官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全文参考资料:1,《清史稿》2卷2,《清实录》共26卷3,地方志书:《大清一统志》版图、《广西通志》、《浔州府志》、《鬰林州志》、《归顺州志》、《镇安府志》、《百色厅志》、《容县志》、《陆川县志》、《靖西县志》、《南宁府志》、《德保县志》、《北流县志》。4,其他文本:《刘长佑传》、《冯子材传》、《张凯嵩传》、《中国历朝历代版图》、《清代徵献类编》、《清代巡抚年表四卷附录》、《清代名臣奏议》、《清代法事外钞》、《玉林历代诗词精选》、《土家族文学史》、《历代土家族文人诗词精选》。 5,本文得到了原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彩銮、兴业县原高田小学覃福林校长的热心帮助,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!
|